大哥刘伯——同上
二哥刘仲(又名刘喜)——同上
四弟刘交——同上
口头禅:为之奈何
主要经历:
公元前256年,出生于楚国泗水郡(即汉之沛郡)
公元前209年前某段时间,做过秦朝泗水郡的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兼派出所所长)
公元209年,响应陈胜吴广,起兵造反,立志要推翻旧社会,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时任汉王,与当世第一猛人项羽争夺天下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主要工作是当皇帝………
方文,猛然挺直身体,双目炯炯,一错不错地盯着眼前的稿件,这此文字委实出人意表,令他心神一震,难怪姚夫子不住口的赞誉这部作品,难怪啊。
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这般介绍中国历史人物的生平简历,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无赖帝王,这个写作视角太过奇特,以至于令人久久无法忘怀。
这一段开场白,堪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一笔。这种天外飞仙似的手法,袁野是完全照搬另一个时空中那位大神,不得不承认,当年那位大神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能够发行数百万册,不为无因。
当年他开始写自己的小说《数风流人物》时,可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开篇语,他也是个非常要脸面的人,拾人牙慧的事情,他可做不出来。
袁野动笔之初,考虑再三,自己重生在另一个时空,那部神作《明朝那些事儿》远没有现世,自然无所谓抄袭一说,说白了,袁野不过是借用一下他的写作手法而已。
读书人的风雅事儿,那能叫做抄袭么?
凭心而论,当年明月开篇的写法真的非常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眼球,那种突然而至的文字震憾力和视觉冲击性,令人过目难忘。
元代文史大家陶宗仪曾言,乐府六字真言: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文章开篇但求做到奇句夺目,扣人心弦,似凤头一般精彩漂亮;文章的主体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像猪肚一样内容充实丰满;至结尾处,须有新意,别出机杼,恍如豹尾一样简洁有力。
这不,方文澜一下子就被开篇的这段文字狠狠地闪了一下,肾上腺素狂飚,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起来。他差点拍案叫好起来,这些文字太对他的胃口了,叫他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仅此一眼,他便爱上了这篇稿子,且不说后边文采如何叙事如何,单凭开篇这几行文字,就让他生出一窥全豹的浓浓欲望。他很久没有碰到这般吸睛的作品了,便如一个老饕,眼前突然冒出一份匠心独运的美馔佳肴,那分痛快淋漓的满足感直叫他心里那个美呀。
方文澜的兴趣彻底被勾了起来。
他捧起稿件,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一边看,一边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约摸十几分钟后,他意犹未竟地合上稿件,微微闭上眼睛,向后一靠,倚在椅背上,瞑想了半天,喃喃地吐出一句,“捡到宝了!”
无怪乎姚柯向他盛情推荐《数风流人物》,其来有自啊!
没想到能够收到如此意外之喜,真得谢谢姚柯了,没有他,自己真的将与珠玉擦身过去而不自知,这么好的一部作品,可叹花城出版社的主编有眼不识金镶玉,错过了这件不世出的瑰宝啊!
方文澜叹息之余,亦复喜上眉梢,幸亏那位花城出版社的主编一时失察,才让方文澜有幸捡了个大漏。
哎呀,太他娘的好了!
方文澜恨不能跃身而起,纵情欢呼一声!
文稿确实不落窠臼,别具一格,可称的上是上佳之作。惜乎手上的文稿只有这么多的内容,过于短小了,委实叫人欲罢不能。
端看其作品的架构和规模,方文澜不免妄加揣测,作者君吉衣里予似乎有意将整个汉朝历史纳入其中,即便野心没有那般广大,至少也会囊括整个西汉史。吉衣里予是想写个大部头出来呢,倘若后边章节都是这个写作水平的话,那不得不说,他,真的是捡到宝了!
如果这部作品在他的运作下,得以大放异彩,那他方文澜的简历里必然要大书特书那么一笔,想到这里不禁开怀大笑。
他的目光游移,又扫了一眼稿纸,心下一窒,作品倒是部好作品,只是,他迟疑了一下,只是这名字,这名字么,他双指一并,轻轻弹了弹桌面,这部书稿的名字也起的忒霸道了点,叫什么不行,偏偏叫这个“数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这个词句的出处,方文澜当然一清二楚,毕竟词牌与词作者的名声太过响亮,那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人,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只是他的名字在英属香港地区委实有些犯忌讳,倒也不是不能提,只是大家通常会自动过滤掉这个人名以及与他相关的东西,毕竟亲共和左派一直不大受人待见。
作者吉衣里予真是不走寻常路啊,给他和报社出了一道难题。方文澜心思一转,想将书名做一下更动,以方便出版,却又一思忖,拋开那些个顾虑不论,单从词句的表面意思来看,倒也十分切合这部作品的内容实质。他敲了敲桌面,也罢,这个名字便不作更动了,就这么着吧!
这等绝妙好文一定要重镑推出才是,否则埋没了它的万丈光芒,想到这里,方文澜匆忙站起,直奔主编所在的位置,道:“朴主编,你看看这篇文章,是我大陆朋友推荐过来的!”
主编手拿文稿,细细看过,一如方才的方文澜般,瞧的眉飞色舞,不能自已,最后忍不住拍案叫道:“不错,不错,不错。得见如此佳作,当浮一大白,方文澜,你今天为报社立了大功一件,我记得了,我记得了,哎呀,真没想到我们《星报》也能有此运道,太好啊!”
朴主编站起身来,在衣兜里摸了半天,想摸香烟来着,却半天也没有摸出来,急地在主编室里来回走了几步。
过了片刻,他猛地一抬头道:“我记得,下个月那个谁来着,好像他的连载马上就收尾结束了,就让这篇文章接上去。先试试水,探探底,看看外边读者的反应,倘若反响不俗的话,就再加大版面,全力推荐。”
朴主编手手拍了拍桌上的文稿,道:“以我办报多年的眼光看,这篇稿子,是,这个……”他竖起了大拇指,长出了一口气道:“方文澜,你是我们报社的大功臣,这回我们《星报》也该扬眉吐气一回了,
这么些年了,每次被明报他们几家压着打,一直也抬不起头来。今天,让他见识见识我们《星报》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