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抗生素”有药方对照还好说。
可那个什么三号止血散,有方子等于没方子,太难了!!!!
难到什么程度呢,中药方剂一般包括组成、药性、功能、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方面,然而这张药方上面,只画了一排排的小叶子。
这都是啥啊?
什么新的密码游戏吗?
不止例如,小叶子的形态还不尽相同,什么椭圆形,心型,披针形,总之要多随意有多随意,再加中药材种类本来就多,其中叶片以及成效类似的药材也有不少,配比那些就更不用说了,全靠猜。
如果研究院的人亲手从药瓶里拿出来的,他们都要怀疑是什么时候混进去的草稿纸了。
倒腾一整天,研究院认输了。
心情复杂。
对于这个药方的出处,他们好奇,怀疑。
“总之,药都是好药,只是这药材分析咱们一时半会做不出来,郭部,你看是不是可以让开药方的同志过来研究院一趟,见个面具体聊一聊。”
“老侯,这事儿不是这么简单的。”这边郭高杰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是他不想让人来,奈何人家同志忙来不了啊!
其实这几天郭高杰也没闲着。那天,李秘书太过兴奋,忽略了很多细节问题。
在这个年代出国,政审标准比起保健员更加严格。首先小苏同志是从哪里跟谁学的外文,而且听叶翻译的意思,最起码精通四国外文。
当然了,这一点姑且可以用自学来解释。
那中医呢。
要知道中医和西医可不一样,中医是全科,从内到外科目众多,不是背几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就完了的,至少需要经过十年八年的学习才能初窥门径。
而且这还是有天赋的。
就像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所说,“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没悟性,就算十年二十年恐怕也只是学了个糊里糊涂。
所以,单就这一个问题,足够郭高杰忙活两天了。
他心里是希望小苏同志没有问题,可是她身上的异常让他不得不多想,之所以提交这份调查申请也是为了将来着想。
两天后,听到小苏同志的背景干净的不能再干净了,他算是一颗心落地了。
报告里写得很清楚,小姑娘的干外公是中医世家,小苏同志天赋很好,从四、五岁就开始跟长辈学习,后来又拜了某位中医大师。
过去民间之中,不乏能人异士,方国良方老家那位前些年不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大隐隐于市,在小县城里藏着几个隐世高人也不足为奇。
至于身世上有些波折,那也不是两个小姑娘的错。
这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郭部长眸光微微一闪。
那位苏家“真千金”,似乎对小苏同志格外恶意。
当然了,这跟政审没什么关系,郭部长也就是随意八卦了一下,很快把这件事放下了,毕竟像对方这种嫉妒心理就注定她这辈子走不长远,自个儿把路走窄了。
难得糊涂,有些时候不能太较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