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四大护卫的转业(1 / 2)

1960年,正处于华夏经济困难时期。

国内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经济严重困难,上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其中一项措施便是军队进一步精简,部分官兵转业到农业、轻工业战线,支援粮食生产和民生领域,需优化结构。

少量干部转业到地方,更多强调“兵民结合,加强民兵建设,部分军队企业转为地方管理”。

转业官兵的安置方向主要流向国营工厂、农场、铁路、矿山等国家重点建设领域,部分担任地方行政干部。

这一转业事件体现了“寓军于民”的理念,既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为工业化、农业化提供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劳动力,促进了边疆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转业官兵的纪律性和执行力也为地方建设注入了活力。

不过转业这件事情关系到很多人的后半生,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能到四九城等地转业,只不过四九城地方有限,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大部分人只好去到外地。

叶潇男的计划刚好与上头的决定不谋而合,既能帮助西城区的发展,又能解决更多部队转业问题。

毕竟西城区虽然是农村,但也勉强算得上是四九城的地界儿,很多人还是能够接受的,况且现在西城区正在建设,确实需要很多人。

眼下叶潇男提出这个计划,工业部只需要给他提供正式工的名额和正常的工资待遇即可,这对工业部而言不算困难。

听起来似乎简单,但这里面主要涉及一个问题,现在国民经济困难,大部分地方连吃饭、解决温饱这些基本问题都很难做到。

眼下四九城里很多地方都已饱和,整个四九城周边只有西城区现在正在不断建设、发展,所以现在也只有西城区有资格和能力拿出很多正式工的名额和份额,让部分部队的人转业。

“小叶,你这个计划完全没问题,到时候你想办什么工厂直接告诉我就行,我这边会给你最高的支持,不过前提是这些正式工的名额要优先从部队考虑,而不是以西城区的人为主。”

叶潇男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垮了下来:“不是吧,贺部长!我本来也是想帮国家解决部队转业困难问题,但也要建设西城区的发展呀!您这一下子把我的正式工名额都拿走了,我们西城区的人积极性这不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嘛!”

贺志远脸上尴尬一笑:“这不是工业部给你支持嘛,你放心,这一次我们也不需要你这个红星养猪场倒贴工资,到时候这些部队人员的工资,工业部这边会直接发的,你就放心吧。”

叶潇男说:“不是钱的事儿,现在我们西城区倒是能自给自足,工资也能匀出来一部分,我主要还是担心西城区的人积极性会降低。”

沉吟片刻,叶潇男继续道:“这样吧贺部长,后续正式工的工资待遇,你也不需要给最高待遇,正常标准就行,然后我们红星养猪场或者陶瓷厂以后盈利起来的话,给工资补贴、福利就是我的事儿了。但是名额的话,我这边最多只能给您三成。”

贺志远沉吟片刻,有心想要再争取一下,但见叶潇男这个态度便也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三成已经不少了,一个厂子如果全都是部队出来的人,可能会搞集体化或者小团体,这也不是贺志远愿意看到的。

叶潇男给的这个三成比例不多不少,刚刚好。

“那行,就按你说的三成,以后西城区再想建什么工厂,还是那句话,直接找我就行。”

叶潇男轻轻摇了摇头:“暂时不会了,贺部长,我的打算是把搪瓷厂的规模下一步做大做强,最起码也要做到红星轧钢厂的程度。”

听到这句话,贺志远倒吸了一口凉气,红星轧钢厂那可是正儿八经的万人大厂!

听叶潇男这口气是要在西城区直接建一个万人大厂,他对搪瓷厂就这么有信心吗?

贺志远不得不重新重视起叶潇男给他的第一份文件。

叶潇男见状也不隐瞒:“不是我有信心,而是我感觉这个东西确实可以做大做强,不过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想先找个地方试点。

如果真成了,那我后续就继续扩建;如果不成,到时候再考虑做一些其他的。反正主要还是为了带动西城区的发展,解决国家的部分难题,为社会做贡献嘛。”

贺志远点点头:“行,小叶,有你这个觉悟我就放心多了,这件事情你就放手去做吧,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