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出现的一批武勋暂时不会成为明朝的负担,朱由崧也考虑他们今后对明朝的各种不利因素。
关于这些世袭罔替的勋臣,将来会不会占拥国家太多资源,最后变得腐朽,朱由崧也想到了相应的办法。
那就是将来引导这些勋臣们走出去,不要在国内卷就行了。
为什么古代封建王朝都逃不过三百年一个循环的魔咒。
主要原因是资源分配出了大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财富聚拢在少数权贵身上,加上和平时期增加大量人口,这不出乱子才怪。
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都是矛盾大爆发后,建立在数以千万计的尸骨亡魂上。
如果新王朝的建立人口死得不够多,往往这个新建立的王朝命都不长。
比如史书上不承认的王朝,穿越大帝建立的新莽;还有晋和隋,他们短短几十年就没了。
主要原因不是皇帝不行,而是因为根本的人口矛盾问题没有解决。
要缓解这个问题,有几个办法。
一是提升科技,改变产能,养活更多的人。
二是向富人多征税,穷人少征税或者是不征。
三是不要光在国内内卷,得引导他们走出去,获得更多的地盘。
当然这些都还是朱由崧的心里想法,他把这些计划列好就存放了起来。
自己的弘光朝连统一都没做到呢,现在谈这些尚早。
当前是想办法把湖广多阿济格赶跑,把李自成的农民军收复。
再把四川的八大王张献忠按死。
除了四川石柱秦良玉,现在西南连个能帮朝廷稳住大局的人都没有。
秦良玉的白杆兵数次为大明征战,折损太多,又得不到朝廷的援助。
现在石柱那地方可是穷得很,秦良玉年岁已高,能凭借自己的威望守护住石柱的地盘就很不错了,无力再为大明征战了。
朱由崧查抄了盐商后,就命锦衣卫秘密带了3万两银子送去石柱。
为什么不多送点,因为他娘的办不到呀。
从应天府去石柱路途遥远,不可能一次性大规模送太多,要不然太明显了,极有可能半路被人劫了。
这三万两银子都还是分成两队人呢。
都过去两个月了,都还没收到回信,也不知道银子送到了没有。
阻击多铎南下打了胜仗,朱由崧也马上将这消息传达各地,给予地方上的人信心。
还有云南的黔国公府,那个沐天波对大明忠心是有,但似乎能力有限,按历史应该今年底会发生沙普之乱。
朱由崧早已经派人传信云南巡抚吴兆元和沐天波,让他们小心防范。
现在北方可以抽出些精力来,应付西南,云南四川湖广必须稳住。
这些地方不但是产粮重地,云南还产马。
明朝中后期的军队是严重缺马马的,马军和清军比起来差太多了。
明军的马军战马来源乱七八糟,有的还是骑着骡马。
如果上次砀山一战,明军的战马够好,说不定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阎应元在击溃清军断后的镶蓝旗,因为没有战马,无力进入山东追赶多铎。
而云南产的云南马,也称“滇马”,是中国历史上优良的马种,大理马、乌蒙马、腾冲马都属于云南的滇马,
这些都是朱由崧现在紧缺的军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