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方粮价居然涨到了6两银子一石,这贩卖粮食的利润空间太大了,一些商人不冒死偷偷运粮才怪。
现在这种情况,朱由崧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陈卿。”
“臣在。”
“让咱们在北方的探子时刻盯紧了建奴的动向。”
“臣明白。”
陈明遇自然也是能嗅到北面的危机。
朱由崧知道,一个政治必须要有强硬的军事实力才能稳固,但决定军事实力的,往往又是经济民生。
照现在北直隶的粮价来看,满清的经济怕是要崩了的节奏啊。
他们连最基本的粮食民生都无法维持,是极有可能发动战争的。
军事和政治本身是谋求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经济才最终决定二者,而现在满清的经济,从粮食上来看,怕是已经快崩溃了。
这个时代满清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南下劫掠。
现在南方朝廷还需要时间发展,朱由崧是不想这么快打仗的,他要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军队战斗力,多生产一批装备,让朝廷有一个稳定的税源,这些都需要时间。
结合锦衣卫查出南方士绅偷运粮食去北方赚取高额利润的情况,就怕满清不会给他这个时间。
所以不能有一丝松懈,得时刻加紧备战。
军工厂一刻也不能停,加大力度生产。
朱由崧默默沉吟起来。
如果满清发动战争,他又会先打哪里?
朱由崧最先想到的是山东和襄阳。
襄阳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只有守住了襄阳,才能保住自己的两湖地区,因为襄阳往南几乎无险可守,直接就是汉江平原地区。
山东的战略地位不可谓不重要,上面就是满清的老家辽宁吉林黑龙江,离北直隶又近。
而且山东多是丘陵平原,还是鱼米之乡,且靠海。
朱元璋北伐元大都,就是先稳固了南方后,再取山东,撤掉元朝大都屏障。
山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丰富资源和历史背景,都将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满清在山东实际完全控制的,只有济南府和东昌府,其他地方因为上次多铎南下战败,许多人又倒向了明朝。
但是现在朝廷在山东直接布置的兵力极少,就凌駉招抚了一批抗清义军。
朱由崧只给凌駉送去了两批粮食和普通兵甲装备,因为路途耗废和军工厂产能问题,支援有限。
想到这里,朱由崧更加想尽快建立一支能远洋航行的船队。
有了大型的船队,就可以从海上侧面协助凌駉守住山东,减少军需耗费。
朱由崧前段时间有吩咐过工部尚书何腾蛟,让他理清龙江造船厂。
现在银子有了,这么多天过去了,他想问问何腾蛟,关于理清龙江造船厂的具体事务,进行到哪一步了,让他抓紧时间。
朱由崧让人去宣何腾蛟进宫,问问关于造船厂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