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这个年纪也该吃米饭了,只是煮软的糙米一入口,祁祺不可控制的深深皱起眉头。
不好吃,实在是不好吃,比糊糊难吃多了,小孩嗓子又嫩,不习惯吃这玩意儿就容易卡嗓子,野菜口感都比这米好。
因着宝哥儿早起一直时不时看他一眼的祁家人很快注意到了他的反应。
祁祺在陈桂兰瞄了招娣盼娣一眼,正要说话时先开口:“这么难吃,不吃了!”说着倒进了几个姐姐碗里:“奶我要吃糊糊!”
见宝贝孙子开口,陈桂兰也一时忘了计较早上多煮了米的事情,立马去给祁祺倒热水拌米糊了。
祁大壮看了眼几个小的碗里,道:“宝哥儿不吃给爹娘吃嘛,大丫二丫三丫又不下地干活。”
张翠也点点头。
祁祺看了他俩一眼,无辜:“可是爹娘碗里都是满的呀?你们吃自己碗里的好了,和姐姐抢啥!姐姐也是小孩子!”
祁大壮张翠:“……”
祁宝珠立马捂嘴:“噗……”
“咳,”祁大勇也憋着笑,道:“快吃吧,吃完了早些下地去,中午太阳大的很。”
等大人们下地去,招娣盼娣洗完碗就要趁着太阳没出来洗衣服去,天气热衣服汗的快,小孩身形矮力气小,抱着盆走的依旧很慢,两姐妹洗自家爹娘和爷奶的衣服,祁大勇江婉一般是自己洗,不过宝珠比较懂事,还是收了家里大小的衣服自己洗。
祁祺留在家里,等宝姝醒来后等吃了饭,问起姐姐去哪儿了,就牵着她往小河边走,大家一起洗衣服,在盆里踩踩踩……
招娣和盼娣说起中午要和大娘江婉一起采草药的事,顺便采点新鲜野菜回来吃,江婉一直就不是地里干活的料,现在也更多是在山里打转,山林里有兽类,便只在经常靠外围的地方转转,等农闲时再和祁大勇往更里一些走。
江婉并不藏私,若是招娣盼娣去的时候也会教教她们,祁祺就听见二姐一边干活在心里念叨着江婉教过的草药样子,名字以及用途。
【婆婆丁,甘草,金银花,黄,黄什么东西来着?长什么样来着?】
她就问了大姐,大姐也没想起来,两人看了眼宝珠,又看一眼,祁祺就道:“大姐二姐,你们想问三姐什么直接问呗。”
两人惊了一下,盼娣磕磕绊绊道:“没,没什么啊。”
其实只是两人怕大娘教她们东西会让宝珠生气,乡下寻常村民只识得简单的几种草药,像这种能赚钱的东西谁家不是把在手里的。
祁祺拆穿:“你们不是在问那个叫什么什么黄的草药吗?”
宝珠想了想:“黄精?娘前几日不是挖了一些黄精回来?”
盼娣一笑:“对对对,好像就是叫黄金!这草名字还怪金贵的,明明像个土疙瘩却要叫黄金,大娘拿回去一蒸一晒的好多天天也不见炮制好。”
宝珠知道她们在想啥小九九,也是无奈,老家的山都是有主的,平时哪里轮得到她们去采,这边的野山无主,离城里头又远,被人发现,里头遍地是草药,采都采不尽……便是还未分家,教了二伯家识草药,不教他们如何炮制,单卖出去也换不了多少钱。
爹娘仁善归仁善,好在有底线,不会毫无保留的对二伯家好。
宝珠道:“黄精的精不是金银的金,是精气神的精。”
祁祺顺势道:“金银的金和精气神儿的精不是一个“j”吗?”
“自然不一样,”宝珠道:“金银的金通常是指货币钱财宝物的意思,也可以把它当做银铜铁等物制成的器具武器。”
宝姝道:“我知道我知道!也可以比喻珍惜宝贵之物是不是?从前隔壁家的小弟就叫金宝呢!”
宝珠:“没错,而精字之意,更……”她挠了挠头,回想了一下:“应是纯净之物,不过文字深义非是一两个解释所能概括,用在不同地方,又是不同之意。”
招娣眼神略有些崇拜:“三妹四妹,你们懂得真多。”
宝珠低调道:“只是略读了一本三字经及千字文而已,还没启蒙完成……”
祁祺道:“启蒙又是何物?”
宝珠道:“启蒙就是教小孩子读书,让幼童明白事理,学会基本的学问。”
盼娣哼了一声,低头洗衣服,其实耳朵竖的高高的仔细听,心里又酸又羡慕,祁祺听的也是好笑,干脆又弃了大半已经要掉不掉的人设,崇拜状:“三姐你真厉害,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你真有见识。”
宝珠:“……宝哥儿你忘了之前奶拿三字经给你启蒙,结果你拿书砸奶的事吗?”
祁祺脸不红心不跳的装无辜:“是吗?我不记得了,三姐姐我还想识字,像你这样有学问!”
宝珠道:“你要识字?”
祁祺:“没错!二牛说他大伯就会识字,他识四十个大字,是大水村最有文化的人!”
宝珠扶额,心道爹说当年奶也是供了二伯好几年学堂,没想到整日的混日子,字没识几个,还没爹这个读过两年的有文化……
“你要学的话奶肯定高兴的,等地种下去了说不定亲自教你。”
招娣也很支持:“奶说宝哥儿是家里最聪明的小孩,一定能学的很快,说不定还能去县里的大户人家当管家!”
宝珠:“……”奶这个梦做得还挺朴实,没说宝哥儿能当官儿。
盼娣哼笑一声:【奶老说这些,还宝哥儿多聪明,以后帮衬我们……尽装象,不过宝哥儿这个年纪还没宝珠宝姝这个年纪的时候厉害呢!唉,要我是大伯大娘的闺女就好了……】
这姑娘对大伯大娘真是很有些执念在身上的啊。
祁祺:“学!大家都一起学,我们家就是全村最有学问的人,到时候我们都能像大伯一样厉害!”
盼娣作为女配,就算是无脑恶毒女配,那脑子也是除了女主外转的最快的,她道:“可是外头也不招女账房啊,奶上次就说女子无才便是德。”